《AMORE》导赏 | 扎哈洛娃将在莫扎特、老柴、巴赫等大师的旋律中起舞
发布时间:
2018-11-14 15:59
来源:
本周六(17日),世界芭蕾巨星,莫斯科大剧院首席、意大利斯卡拉歌剧院首席斯维特兰娜•扎哈洛娃全新力作《AMORE》即将在天桥剧场迎来中国首演。《AMORE》不仅是一场经典与现代交织的芭蕾盛宴,其音乐的选择也是跨越古今、不拘一格。 不仅有来自莫扎特与柴可夫斯基的经典之作,更有集巴赫、雷斯庇基和委内瑞拉现代作曲家卡洛斯•昆塔纳·皮纳于一体的巧妙组合与全新呈现。
本周六(17日),世界芭蕾巨星,莫斯科大剧院首席、意大利斯卡拉歌剧院首席斯维特兰娜•扎哈洛娃全新力作《AMORE》即将在天桥剧场迎来中国首演。
注:AMORE为意大利语,译为“爱”。图为《AMORE》剧照。
《AMORE》不仅是一场经典与现代交织的芭蕾盛宴,其音乐的选择也是跨越古今、不拘一格。
不仅有来自莫扎特与柴可夫斯基的经典之作,更有集巴赫、雷斯庇基和委内瑞拉现代作曲家卡洛斯•昆塔纳·皮纳于一体的巧妙组合与全新呈现。
相信这些不同时代、不同风格、不同组合的美妙乐章定会使得《AMORE》在中国的首演焕发出迷人色彩与璀璨光亮。
《弗兰切斯卡·达·里米尼》

但丁
剧目《弗兰切斯卡•达•里米尼》是出自13世纪但丁《神曲·地狱篇》中的爱情故事,背景音乐是柴可夫斯基据此创作的同名交响幻想曲。
管弦乐的总谱仿佛一部疾书而就的伟大乐章,作为十九世纪浪漫主义的产物,这是一部具有表现力的杰作。
情绪化的旋律营造出无比悲壮的力量,惊人的刻画力背后是作曲家无限的愤慨与热情。
那些密集的音符在向听众诉说着一段催人泪下的凄美爱情……

《弗兰切斯卡•达•里米尼》剧照
音乐开篇,弦乐的持续下行愈加低沉,不和谐的和弦惊现着来自地狱的黑暗。紧接着,旋律速度加快,节奏紧张而迅速。
在痛苦的呻吟与绝望的咆哮中,暴风骤雨席卷着那些无处安放的灵魂,地狱之门仿佛初现眼前。
柔和、丰满的圆号奏出的稍显平静的乐句,如同命运的召唤,打破了紧张的气氛。
充斥着变化音的半音音阶与低沉哀怨的弦乐相应和,又不断发生变化,且愈演愈烈。

柴可夫斯基
漫天的狂风席卷大地,地狱的黑暗再次扼住咽喉。
乐队的力量不断积聚、反复、夸大、直至回复低音提琴那近乎沉浸的呜咽。

一股来自灵魂深处的哀鸣回荡在一片苍白与静寂之中。
管乐将这低沉化为稍显平静的又略带焦躁的旋律上下徘徊着、变幻着。

长笛试探般的华彩性旋律再次掀起小小风浪,在弦乐轻微的震颤中,地域的旋风应声而起,
低音提琴与大管又激动地重复起那寒气逼人的音乐动机,地狱之门再次显现。
暴风急骤后,柔和的单簧管富于表情、纯净且略带回忆的声音如爱情的甘醇,呈现出清朗与平静的色彩。此时,乐曲进入第二部分。


双簧管与长笛的演奏如同一对恋人在花丛中飞舞。长笛如少女的裙摆随风飘动,不断柔软地应和着、变化着。
动人的主题如弗兰切斯卡喃喃的话语,充满惆怅的回忆。主题的三次变奏,完美呈现了其与保罗真挚热忱的爱情。
坚琴唯美灵动的琶音、弦乐轻盈温润的流动、木管柔和热情的应和都缓缓地沸腾着一份爱的甘醇。

而当乐队积聚着这份热情,奏出爱的旋律,圆号那躁动不安的合奏又带来层层乌云。
霎时间,乐队近乎炸裂,似暴君锋利的匕首,在定音鼓的奋力一击下,刺向弗兰切斯卡与保罗,
一声悲鸣的号音,让激烈的气氛顿时散落成一片死寂。
乐曲的第三部分如同第一部份的再现,暴风急骤、暗流涌动。乐队宏大的音响如强劲有力的控诉。

地狱的黑暗一如封建势力般设置重重阻碍,理想与爱情在现实面前彻底丧失了自由。
这种冲突与对立在旋律中层层递进、交织、发展、变幻,强有力的和弦音悲愤地叩击地狱之门,
整个作品也在激烈的抗争与悲愤的控诉中宣告结束。
《雨落之前》
剧目《雨落之前》的音乐选择可谓不拘一格。
其音乐取自巴赫、雷斯庇基、卡洛斯•昆塔纳·皮纳作品,将带给观众全新的色彩与激情。
在小调神秘而略带纠结的和弦中,温暖的提琴音小心翼翼地穿透阴霾,迎着即将滴落的雨水,诉说着一份忧愁与缠绵。

低荡的电子音伴着淅沥而下的阵雨和雷电将真挚的情感带入心间。
随着琴音的加速,外延的电音与不和谐因素悄然袭来,两者交织不定、充满神秘的哀愁。
小提琴深情的旋律将这股惆怅轻颤着飘零在雨中,绵绵无尽、愈加激烈,不断重复和演变着,最终回落至主和弦的静谧之中。

巴赫
巴赫的复调具有强烈的艺术美感,钢琴均衡与协和的音响在结尾处一改弦乐的惆怅,让人平复波澜,找回往日的平静与安宁。

这样的收尾似乎用柔软而富于哲思的布局将整个作品的情感细细深藏,以趋于理性且几近静态之美的诠释演绎出别样的色彩与深情。
《诙谐燕尾服》
作品《诙谐燕尾服》的背景音乐为莫扎特G小调第四十号交响曲,是由扎哈洛娃与五位独舞男演员共同演绎的一部燕尾服和蓬蓬裙奇妙碰撞的轻快舞剧。

《诙谐燕尾服》剧照
莫扎特G小调第四十号交响曲创作于1788年。它不仅有着巴洛克音乐的痕迹,也有着近于浪漫派的倾向。
当时的莫扎特已经穷困潦倒,作品中处处可见悲切与凄凉的情绪,但即使弥漫着悲伤色彩,也难掩莫扎特式的纯洁与希望。

莫扎特
音乐共分为四个乐章。
第一乐章是很快的快板,在没有引子的情况下,小提琴富于歌唱又裹挟哀愁的第一主题逐渐展开,下行的半音与震颤的琴声将人带入略显忧郁的世界。
随着弦乐的展开,木管乐器也加入进来,二者相互交织、应和,引出第二主题。不安的情愫在这一刻减轻了很多,但霎时间又恢复了之前的紧张。
无论是乐章的发展部还是再现部,都充满悲凉与哀伤的气氛,难掩莫扎特内心的无助与惆怅。
第二乐章是降E大调的行板,简单的音型、奇妙的发展,显得平和而婉转。
弦乐轻抚在心间,木管跳跃在眼前,整体的色彩有着一份让人心疼的天真,星星点点的映射下,是莫扎特心底的善良与憧憬。

第三乐章是小步舞曲,按照传统的写法,第三乐章的小步舞曲要么节奏明显,要么带有宫廷特色等。
但莫扎特笔下的这一乐章既有叙述性又带有浓郁的忧伤,更略带一股进行曲般的色彩与力量。让人听来有些别致也有些庄严。
第四乐章是极快的快板,整个情感与色彩让人亢奋,但并不释放。
第一主题里弦乐强弱分明、紧张而焦灼,接连的行进与发展非常迅速但还是有些哀伤的情愫相伴其间。
到了第二主题转至bB大调,色彩明朗有力,阳光而坚强。当回到g小调的时候,整个音乐开始变得忧郁而哀婉,压抑且惆怅。
而全曲也激动地结束在g小调,有着戏剧性的张力也有着更为深沉的绝望。

《AMORE》不仅是一场芭蕾的盛宴,更是一场音乐的盛宴。
三部芭蕾作品的音乐皆是大师之作,古往今来、流传百年。
让我们共同期待芭蕾皇后扎哈洛娃与莫大明星,在纷繁多变的迷人旋律中为我们带来心灵的震撼洗礼!
